如果你问家长,孩子在学校最不放心什么?
家长们的回答一个是学习,一个就是孩子是否会被欺负。
据2020年最高检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披露的信息报告显示,“校园霸凌”位居儿童侵害问题搜索第一位,并在9月1日开学后热度激增81%。
“被校园暴力怎么办?”
“被校园欺凌时可以报警吗?”
“被校园霸凌后变得心理阴暗”等问题位列校园霸凌相关搜索最前排。
校园暴力是对青少年受教育权和健康权的侵害,对当事人的心理、身体、学业成果及情绪健康都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而看起来的个别事件造成的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校园氛围对其他学生、整个学校大环境都是不利的。
6月1日儿童节,教育部推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其中63条规定,针对校园霸凌制定了专项保护,包括成立学生欺凌治理组织、定期调查评估、建立对学生欺凌、性侵害、 骚扰行为的零容忍处理机制和受伤害学生的关爱。
【63条规定划重点】
一、校园预防刻不容缓
1.校主管行政部门建立联合调查机制
学校接到关于学生欺凌报告的,应当立即开展调查,并向家长告知学生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学生身体状况或者情绪反应明显异常或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的,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共同应对将伤害降至最低。
2.教职工及时关注学生动态
教职工应当关注因身体条件、家庭背景或者学习成绩等可能处于弱势或者特殊地位的学生,发现学生存在被孤立、排挤等情形的,应当及时干预。
教职工发现学生有明显的情绪反常、身体损伤等情形,应当及时沟通了解情况,可能存在被欺凌情形的,应当及时向学校报告。
3. 家校共育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司法等各方力量的守护,通过更加常态化的儿童保护相关法律、心理、生理知识的教育,积极营造孩子校园健康成长环境的家庭氛围,“家校共育”为他们远离侵害筑起坚固的保护墙。
学校建立与家长有效联系机制。利用家访、家长课堂、家长会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沟通,并就预防校园欺凌等问题向家长普及基本防御知识和对孩子的日常关注重点,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联合解决。
二、教育部门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相联合
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等专业服务,为预防和处理学生权益受侵害的案件提供支持。
三、学校定期举办防校园欺凌专题教育
学校应当定期针对全体学生开展防治欺凌专项调查,对学校是否存在欺凌等情形进行评估。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平等、友善、互助的同学关系,组织教师学习预防、处理学生欺凌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对学生开展相应的专题教育,并且应当根据情况给予相关学生家长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四、学校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学校应成立由校内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有关专家、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参与的学生欺凌治理组织,负责学生欺凌行为的预防和宣传教育、组织认定、实施矫治,并在校园暴力或欺凌事件发生时及时提供心理、法律等多方面官方援助。
【预防校园欺凌,家庭教育不可缺席】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新欺凌方式,如网络欺凌、性暴力欺凌等等,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并且对孩子未来的生活产生着难以预估的影响。想一想校园欺凌的原因,很复杂,有内因有外因。
外因在于“尊重”永远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修课题,而现在我们彼此交往中善的东西少了一点儿;内因看似是孩子自身性格沟通的问题,但其实背后更多是家庭和教育的原因。
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知行华夏(KDC)关注的,我们希望家长和教师去学着接受孩子们的差异性,懂得一个歧视眼神会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元创伤,共情认同彼此的抱持力,否定也许就是隐形的暴力。
北京知行华夏(KDC)教育长期关注并为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提供心理支援和解决方案,并研发制作了一系列预防校园欺凌的线上课程,内容涉及:身体暴力、关系欺凌、人格欺凌、网络欺凌以及如何发现孩子是否参与校园暴力,如何自我保护等等,这些在我们“家庭教育(KDC)”的公众号都可看到。
我们始终强调预防校园欺凌才是根本,这和预防疾病以免讳疾忌医,最后疾不可医是同构的原理,而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支持不可缺席。
家长应该清楚,孩子可能遭遇到校园欺凌的发生地范围,欺凌事件对孩子本身会造成怎样未来性的伤害,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有意识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已经构成犯罪,而被欺凌的孩子在受欺负时也要知道,如果对方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他们完全可以向法律发出求救和自保的声音,这一点请父母们教给孩子,并做孩子们永远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