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在饭店挑逗甲鱼被咬伤嘴唇 被咬后很生气查询后没有去打针

2025-07-31    IDOPRESS

7月30日傍晚,重庆九龙坡区某火锅店内发生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意外事件。

32岁的市民李女士在就餐过程中,因逗弄店内用作食材的甲鱼被咬伤下唇,伤口深度达0.5厘米。现场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这只重约3公斤的中华鳖突然探颈咬住李女士嘴唇长达十余秒,在朋友协助下才得以解脱。事发后,涉事餐饮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但李女士拒绝就医检查,引发公众对野生动物源性传染病风险的广泛讨论。

据事发火锅店经理陈先生介绍,该甲鱼系当日清晨从正规水产市场采购,暂养在透明观赏缸中供顾客挑选。李女士一行五人用餐时,多次用筷子敲击缸体挑逗动物,期间更不顾服务员劝阻,执意将甲鱼抱出合影。"动物受到持续刺激后出现应激反应,突然攻击最接近的面部位置。"重庆市动物园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王海峰分析称,鳖类在繁殖季节(6-8月)攻击性会显著增强,其咬合力最高可达200牛顿,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20公斤压力。

现场医疗处置记录显示,李女士下唇形成贯穿性伤口,出血量约5毫升。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此类野生动物咬伤属于Ⅱ级暴露,需立即清洗消毒并评估疫苗接种。但李女士通过手机搜索"甲鱼咬伤"后,以"查询结果显示无需打针"为由拒绝就医。重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副所长张明对此表示担忧:"网络信息存在严重误导,所有温血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毒,而冷血动物伤口易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等致病微生物。"随着暑期餐饮消费高峰来临,类似事件可能进入多发期。重庆市12315平台统计显示,7月以来已接到6起水产伤客投诉,较去年同期增长200%。专家呼吁建立"观赏-选购-加工"物理分离的标准化流程,同时加强公众教育,纠正"甲鱼无毒"的错误认知。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最安全的做法是保持适当距离,用专业工具进行挑选,让专业厨师处理危险环节。毕竟,美食的乐趣不应以安全风险为代价,而规范的市场环境需要经营者、监管者和消费者共同维护。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最新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