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迷失”的五年

2025-05-12    IDOPRESS

文|李振兴

三全食品发布公告称,2024年实现总营业收入66.32亿元,同比减少6%;利润总额达到6.85亿元,同比减少28.51%;实现归母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减少27.64%。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2024年,安井食品2024年收入为151.27亿元,远超三全食品全年66亿元的体量。

5年前,双方收入体量接近。2019年,三全食品速冻食品的绝对头部企业,收入规模已达59.8亿元,超过安井的52.67亿元。2020年,安井收入微超三全,但二者均在70亿元以下。

在业内人士看来,三全依赖传统品类和渠道,净利润和增长空间受到影响。并且,三全还经历了董事长、总经理,以及财务总监、董秘等重要职位的调整,对企业发展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业绩连续下滑

端午将近,三全的粽子占据了超市很多的冰柜,但粽子等速冻主食,并未给三全带来很多的业绩增长。

2024年年报数据,三全食品传统速冻面米制品持续承压,新兴品类增长乏力。

其中,速冻面米制品收入55.99亿元,占比84.42%,同比下滑3.95%。传统品类的汤圆、水饺、粽子收入34.74亿元,同比下降5.84%,主要因猪肉价格低迷、春节消费后延及终端促销导致均价下降5.9%。

创新类如糯玉米汤圆、大麦苗青汁汤圆收入21.25亿元,同比微降0.7%,新品未能规模化抵消传统品类的下滑。速冻调制食品暨涮烤等新产品收入8.73亿元,占比13.17%,同比下降18.84%;B端集采招标延后导致收入确认后置,叠加餐饮需求疲软(如火锅、快餐场景收缩)。

冷藏及短保类收入9227.36亿元,占比1.39%,同比下降3.26%。产销量虽增长,但市场规模有限且需求分散,未能形成增量贡献。

在利润端,三全2024年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1.62个百分点至24.22%,净利率下滑2.44个百分点至8.18%。主要因为传统品类价格战加剧,如汤圆、水饺促销力度加大;速冻调制食品规模萎缩导致固定成本分摊压力上升;电商渠道高投入,销售费用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12.88%。

三全经销模式收入同比下降9.39%至50亿元,显示渠道调整尚未完全转化为增长动能。

长江以北经销商数量从2069家锐减至1700家,净减少369家,三全称系“渠道质量优化”。但也反映北方市场传统商超流量下滑及竞争加剧。

长江以南经销商数量从2176家增至2495家(净增319家),重点拓展新零售及社区团购渠道(如零食折扣店、美团优选等)。

新兴渠道表现分化。直营电商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58.5%,毛利率26.95%(提升0.29个百分点),但因流量费用高投放导致净利率亏损。

餐饮渠道收入14.45亿元,同比增长1.1%,大客户定制化服务(如海底捞、呷哺呷哺)支撑增长,但中小B端需求疲软拖累整体表现。

销售不力,三全的库存积压增加,2024年末总库存量13.86万吨,同比增加5.73%,速冻面米制品库存12.88万吨,同比增加13.16%,去化压力加大。

风水轮流转

更值得注意的是,三全曾是速冻食品领域头部,当前,安井成为了速冻领域的巨头。

2024年,安井营业收入151.27亿元,同比增长7.7%,连续五年保持增长,2020-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达21.4%。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4.85亿元,同比微增0.46%;扣非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降0.45%,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安井的毛利率为23.3%,同比增加0.09个百分点,净利率9.8%,同比下滑0.7pct,主要受价格竞争、原材料成本上涨及促销费用增加影响。

从盈利能力看,三全与安井的能力相当,但从绝对值看,安井远高于三全,关键在于安井的收入体量已经超过三全一倍多。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三全的高光的时刻就是作为全国的速冻食品的巨头合并“龙凤”,但现在品类以及渠道相对传统,导致风光不在。安井的扩张非常全面,董事会的经营的理念、思路和决心,以及整体的布局相当合理。

从市场层面看,速冻面米制品市场增速降至3.7%,而预制菜行业增速超20%。安井卡位高增长赛道,三全受困传统品类天花板。年轻群体偏好短保、健康化产品(如低脂虾滑),安井通过“锁鲜装”系列迎合需求;三全仍以长保产品为主,健康化布局相对滞后。

在产品端,安井2019年起布局预制菜,2024年营收占比达32%,SKU超400个,覆盖全场景需求,并通过并购掌控上游鱼糜等资源。速冻调制食品(如虾滑、锁鲜装)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加13.88%,速冻菜肴制品同比增加7.34%。

安井的渠道布局更加多元且结构相对合理,其中商超占比约40%、餐饮占比约35%、新零售占比约25%。终端网点超10万家,三线以下城市覆盖率68%。在B端,安井与海底捞、呷哺呷哺等连锁品牌合作,定制化产品毛利率高5个百分点。

三全餐饮渠道相对疲软,收入占比仅18.56%,增速从2023年的15.6%降至2024年的1.1%。

安井2019年明确“火锅料+米面+预制菜”产品策略,2020年提出“BC兼顾、双轮驱动”的战略。三全2019年仍以零售渠道为主,2022年才提出“鲜食鲜厨”高端化战略。

在决策层,安井核心管理层,董事长刘鸣鸣、总经理张清苗自2017年起未变动,战略连续性较强。

三全创始人陈泽民2019年卸任,由长子陈南接任;2023年陈南兼任总经理,原总经理陈希(陈泽民次子)转任副董事长。2022年,三全财务总监李娜、董事会秘书李鸿凯等职位调整。陈南、陈希分任董事长、副董事长,关键岗位由家族成员把控,职业经理人权限受限。并且,2020年,在特殊时期,股价大涨,陈泽民家族减持套现超3亿元。

如光大证券分析称,三全食品业绩承压期待后续盈利改善。2024年传统米面制品收入承压、2025年一季度有所改善,大B端表现相对领先。受渠道价格竞争影响,毛利率/净利率有所受损。考虑行业需求恢复存在不确定性、传统品类竞争烈度有待缓和,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67亿元、6.05亿元,较前次预测下调35%和37.4%。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6.48亿元。

“三全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推动优质直营客户系统合作,B端将通过加大产品推新/提高生产效率,强化在B端客户的竞争力,期待后续经营改善,维持‘增持’评级。”光大证券称。

(责任编辑:zx028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最新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
      联系我们   SiteMap